聽過這麼一則笑話:
問:「誰是最會說髒話的人?」
答:「那個整天抓人說髒話的人。」
要禁止一件事物,首先得要足夠了解那件事物。一個人若不是深通其語言內所有種類的髒話,自然也就無法執行抓人說髒話的任務。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多次大規模禁絕各種事物的前例,其中1920-30年代於美國推行的禁酒令(Prohibition)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今天就來聊聊那些關於禁酒令的有趣彩蛋吧。
「#油價下周上漲」:加油站只要貼出這張看板,門口就有長長的車龍。同樣的,在禁酒令法案通過後、生效前,僅三個月間美國便售出1.4億瓶葡萄酒,當時全美的人口總數僅1億出頭,囤貨潮如同令人記憶猶新的口罩衛生紙。
「#抱歉酒精賣完了」:這句台詞我們應該還有印象,禁酒令時期藥局仍能銷售藥用酒精飲料、釀酒廠也仍然能釀製宗教用途的葡萄酒。因此出現許多「藥用波本威士忌」與「祝禱用葡萄酒」,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局在禁酒令時期從20間分店擴張到500間;擁有宗教葡萄酒釀造許可證的酒莊,產量也在兩年間暴增至100萬加侖(大概是378萬公升,然後就因為實在太扯被當局吊銷牌照了),其中的玄機讀者諸君可以自行意會。
「#是不是到公海了?」、「#已經到公海了!」:如同賭魔陳金城對於巴拿馬總統的信心,旅遊業在禁酒令時期開辦了新的服務:把船開到公海上,大夥們直接在海上開趴狂飲,然後回國,享受眾人皆醒我獨醉的樂趣。
「#絕對不要把酵母放進葡萄汁裡,它會發酵的!」:本期彩蛋的壓軸,群眾智慧對抗公權力的喜劇性作法。禁酒令時期的法規並沒有禁止人民釀酒與飲酒的權利(只是禁止交易),每年的自釀額度還高達兩百加侖。在禁酒令中受到慘重打擊的酒商們逮住了這點,濃縮乾燥的葡萄汁磚開始在市場出現,旁邊寫著斗大的警告:「切勿融於1加侖清水並放置20天,否則可能變成酒!」負責任的店家還會補充,如果消費者”不小心”會釀造出哪種風味:波特、雪莉、勃根地等,應有盡有。
如何理性、適量使用嗜好品,是每個時代的共通問題,本期分享的禁酒令彩蛋與您從影視作品中得到的印象有哪些相同與不同呢?歡迎留言和樂編分享~也為您介紹為了紀念禁酒令「一人一年200加侖」的釀造禁令而生的這款有趣紅酒:
禁止酒駕 未滿18歲者禁止飲酒